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!

携程网游记经典摘录歇后语的文案

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: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

【第1句】:【长江后浪催前浪】喻事物不断向前发展,也指催赶。马 南邡《燕山夜话》:“许多年轻的人所创造的巨大成绩,只能 证明一条基本规律,这就是新生的力量总是不断在生长,总 是不可战胜的。这真好像长江后浪催前浪,一辈新人换旧 人。”

【第2句】:【武大郎服毒——吃也得死,不吃也得死】(歇)《水浒传》第二十五回描写,武大郎被妻子潘金莲、奸夫西门庆和王婆合谋吃了砒霜而死。 指无论如何也难逃一死。

【第3句】:【借着中秋买月饼】(惯)指趁着某种机会为自己捞取好处。

【第4句】:【借给他点儿胆子断定他不敢。】浩然《艳阳天》:“那倒 是,借给他个胆子让他反,他也不敢了。”

【第5句】:【 江山易改,本性难移】强调人的性格难以改变。巴金 《家》:“你总是这样不爱收拾,屡次说你,你总是不听。真是 江山易改,本性难移。”

【第6句】:【谁为为之,孰令听之】(谚)谁为:为谁,替谁。孰令:令孰,让谁。我将替谁做事呢?让谁来听信我呢?指人没了知己,做事就失去了意义。

【第7句】:【阎王不在家,业鬼由他闹】(惯)业鬼:即孽鬼,生时作恶的鬼。比喻主事的人不在,坏人乘机捣乱。

【第8句】:【放大炮】释义:比喻对某人或某事进行猛烈的抨击。例句:她对于医院的制度、设施,谈得很多;起先有人说她放大炮,说她热心,说她爱出风头,慢慢成了老生常谈,不大为人所注意。

【第9句】:【三一三十一】(惯)原为珠算口诀,用三除十,得三余一。指三个人每人平均一份。

【第10句】:喜鹊落满树,乌鸦漫山飞——吉凶未卜

【第11句】:这次我没考好,回家后垂头丧气。妈妈火冒三丈,说我不争气。爸爸说:“行了,他已经够渴的了,别再往他嘴里塞盐了。”(河南·濮阳)

【第12句】:水底捞月,天上摘星——想得到,办不到

【第13句】:明亮的爸爸摘了几筐青椒要到集上去卖。晚上,他拿起针头逐个朝里注水。明亮疑惑不解,问他爸这是干吗?他爸说是注射“保鲜药水”,可明亮妈却说:“你爸爸啊,雁过也要拔几根翎!”(河北·邢台)

【第14句】:【 死牛顶墙根】形容人脾气犟,固执,死心眼儿。《解放区 短篇小说选》:“他是那样一种人:不大说话,也不管别人的 闲事;不过要是一有了主张,那主张就在他脑子里生了根, 而且这些根子不晓得会到多长。这就是,别人叫做‘死牛 人’,或者叫做‘死牛顶墙根’的那种人。”

【第15句】:癞蛤蟆蹲门槛——想装石狮子

【第16句】:姑姑来我们家,我想留她多住几天。爷爷听了说:“亲戚常转,不能常站。”(甘肃·临泽)

【第17句】:【官差吏差,来人不差】(谚)差:差错,错误。不论官吏有什么差错,被官吏派来办事的人没有差错。指上层策划的人负有责任,被派的人不担责任。 也作“官错吏错,来人不错”。

【第18句】:【增钱不如再看】(谚)当卖主要价高不肯出手货物时,买主要添价,不如反复看准货物。指买主买货时要看准货好,然后再添价。

【第19句】:人皮包骨头——心里脏

【第20句】:【人老三不贵:贪财、怕死、没瞌睡】(谚)贵:稀奇少见。指老年人有三种常见的毛病:一是贪图钱财,二是担心死去,三是睡眠很少。

【第21句】:【戳穿西洋镜】(惯)西洋镜:也叫西洋景,民间文娱活动的一种装置,可上下或左右推动若干画片,观者从透镜中看放大的画面,画片多为西洋画。比喻揭穿假象或谎言。 也作戳破西洋镜。 拆穿西洋镜。

【第22句】:【好汉不吃眼前亏】见“光棍不吃眼前亏”。

【第23句】:左手喇叭右手鼓——自吹自擂

【第24句】:【另起炉灶】(惯)另外再垒砌炉灶。1比喻重新开始。2指分家另过。3比喻另搞一套。 也作另立炉灶。 另立灶火门。

【第25句】:【湿手捏了干面粉——黏缠极了】(歇)本指干面粉黏附在湿手上,去不掉;转以形容非常麻烦,缠人极了

【第26句】:【三分钟河东,三分钟河西】(惯)形容转变很快。

【第27句】:【开口是银,沉默是金】能说会道,是好;寡言少语,有时更 有分量。李英儒《女游击队长》:“记住点!蛤蟆能言,人人 讨厌;金鸡一声,家喻户晓。开口是银,沉默是金。蚊虫遭 扇打,只为嘴伤人。同志们对你冲口而出,出口伤人,向我 提过不少次了。”

【第28句】:【拉皮条】(惯)指为男女搞不正当的关系牵线搭桥。 也作拉皮条纤。 牵马拉皮条。

【第29句】:【吃枪药】(惯)比喻人火气大,无端地冲人发脾气。

【第30句】:晚上停电,写不成作业,我就让奶奶给讲讲家里过去的故事。奶奶说:“有啥好说的,那时候,家里穷得连只老鼠都待不住,吃了上顿没下顿。”(河南·郑州)

【第31句】:【数面成亲旧】(谚)数面:多次见面。亲旧:亲朋旧友。经常接触,互相交流,自会增进友谊,成为老朋友。指交情是从多接触、多交流中产生的。

【第32句】:【黄梅不落青梅落,老天偏害没儿人】释义:比喻青年人反比老年人死得早,害得老人没有儿子。例句:三藏闻言,止不住腮边泪下道:“这正是古人云:‘黄梅不落青梅落,老天偏害没儿人。”

【第33句】:【身大力不亏】(谚)指身材高大的人,力气往往不会小。

【第34句】:【 恨不得有条地缝钻进去】形容窘迫,害怕。地缝,也说:老 鼠窟窿。成语:无地自容。台湾白先勇《孽子》:“我老爸先 溜了,留下我一个人满地捡东西,邻居都围着看。那一刻我 恨不得钻到地下去!”

【第35句】:柳树上落凤凰——迟早要飞

【第36句】:【丑媳妇也得见公婆】谓有什么错误缺点,无法隐瞒,早晚 也要让人知道。相关的:丑媳妇怕见公婆。池莉《来来往 往》:“再说丑媳妇总要见公婆,将来林株总是要与他们见面 的。”

【第37句】:【艄公多了打烂船】人多无组织,反而坏事。类似的:木匠 多了盖歪房。周立波《山乡巨变》:“只怕社一办起来,人多 嘴杂,反倒搞不好。俗话说:艄公多了打烂船。”

【第38句】:【抱金娃娃】(惯)比喻得到极大的收获。

【第39句】:【揭老底】(惯)比喻揭露不愿让人知道的内情或底细。 也作揭底子。 揭根子。 翻老底。

【第40句】:【提傀儡儿上戏场——少一口气儿】(歇)傀儡儿:木偶戏里的木头人。本指傀儡是死的,没有气儿;转指人缺少志气,没有出息。

【第41句】:【到了庙里随和尚】(谚)指到了和尚庙里,做事就得随顺着和尚。比喻在哪个地方,就必须听从哪个地方主事人的安排。

【第42句】:【凤凰飞在梧桐树——自有旁人话短长】(歇)指一件不寻常的事情发生了,自会有人议论,说短道长。

【第43句】:手榴弹的脾气——拉就火

【第44句】:【舍不得金弹子,打不下凤凰来】(谚)凤凰:传说中鸟中之王。不用金弹子作代价,就打不到凤凰鸟。 指所付的代价不大,所取得的收获也不会大。 也作舍不得金弹子,打不住银凤凰。 舍不得金弹子,打不着鸳鸯鸟。

【第45句】:猎狗撵兔子——紧追不放

【第46句】:错把驼峰当肿背——大惊小怪

【第47句】:【家懒外头勤】释义:在外边勤劳,在家里什么都不管。例句:玉生是个“家懒外头勤”,每天试验这个,发明那个,又当着个民兵班长,每逢收夏、收秋、过年、过节就在外边住宿,根本不是管家的人。

【第48句】:【捉贼见赃,捉奸见双】谓给人定罪,须有证据。明代《古今 小说》:“捉贼见赃,捉奸见双,又无证见,如何断得他罪?”

【第49句】:【不比不知道,一比吓—跳】经过比较,才发现巨大的差别。 比,也说:说,算。张贤亮《邢老汉和他的狗的故事》:“这个 账真是不算不知道,一算吓一跳。这就等于我们一个人定 的一半。”

【第50句】:【屋漏迁居,路迂改途】(谚)迂:迂回。房屋漏了,就得换个地方住;道路弯曲,就得改条道儿走。 比喻知错就改,不可固执。

【第51句】:【肚饱眼里馋】(惯)肚子已经吃不下了,可看着食物还想吃。形容人嘴馋贪吃。

【第52句】:【脚正不怕鞋歪】谓自己正派,不受坏的影响。周立波《暴 风骤雨》:“走就走,谁还怕啥呀?你告我,架不住我没有过 呀,脚正不怕鞋歪,走就走呗。”

【第53句】:烂泥坯子贴金身——坏了胎

【第54句】:【穿一条裤子】(惯)1比喻互相勾结、包庇。2形容二者亲密无间。 也作“合穿一条裤子”。

【第55句】:【说风就是雨】(惯)比喻说到什么,马上就要干什么。 也作“说起风就来雨”。

【第56句】:【钻牛犄角】(惯)比喻人固执地研究不值得研究且无法解决的问题。 也形容人心眼死,遇事过于较真。 也作钻牛角尖。 钻牛角。

【第57句】:【河水犯不到井水】见“井水不犯河水”。

【第58句】:两位阿姨来我家串门儿,妈妈刚想介绍,没想到她们已经搭上话了。妈妈惊奇地问:“你俩认识?”其中一位阿姨说:“我们俩呀,是炒面捏的面人儿——早就熟透了。”(陕西·横山)

【第59句】:大雪落在海里头——看得见,摸不着

【第60句】:安眠药吃过量——不觉醒

【第61句】:【一窍通,百窍通】(谚)窍:窍门,事情的关键。指遇事能抓住关键与要害,就能触类旁通,举一反三。

【第62句】:【人到一万,无边无沿】(谚)指人数上万,气势就会非常壮观。 也作人马一万,无边无岸;人到十万,彻地连天。 人有一万,无边无沿;人有十万,彻地连天。

【第63句】:乱麻一团——解不开

【第64句】:柳树开花——无结果

【第65句】:【 换生不如守熟】换到生疏的行业,需要重新学习,不如在 原有的熟悉的行业能够发挥所长。钱钟书《围城》:“高校长, 拍电报到成都要我组织中国文学系,我想年纪老了,路又不 好走,换生不如守熟,以我最初实在不想来。”

【第66句】:【买香囊吊泪——睹物伤情】(歇)香囊:盛香料的小囊,旧时常挂在腰间,可作赠品或传情的信物。指看到与已有关的物品,引起伤感之情。

【第67句】:【吃官饭】(惯)指在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工作,靠工资生活。

【第68句】:我总懒得做家务,爸爸常对我说:“勤,不富也饱;懒,不穷也饿。照你这样,是不会有啥好处的。”(广西·都安)

【第69句】:隔道不下雨,隔村不死人——情况不一

【第70句】:【太上老君叫蛇咬——法尽了】(歇)太上老君:也叫老君爷,道教对始祖老子的尊称,传说他神通广大,法术无边。法:本指法术、法力,转指办法。指办法用尽了。 也作“老君爷叫蛇咬——法尽了”。

【第71句】:笼中兽,网中鱼——逃不了

【第72句】:【 不是鱼死,就是网破】拼个你死我活。叶紫《丰收》:“今朝 不是鱼死就是网破!老子一定要看看你这个杂种的本事!”

【第73句】:【 不见真佛不烧香】认准了有用的人,再去求他。电影《红 色娘子军》:“南某闯荡半生,这份家业,得来不易!不见真 佛,我是不能烧香啊!”

【第74句】:【除夜犬不吠,新年无疫疠】释义:除夜:除夕的夜晚。疫疠:流行传染病。旧谓除夕夜里狗不叫,过了年就没疫病。例句:岁时杂占:“除夜犬不吠,新年无疫疠。”

【第75句】:【进在手里,吃在肚里】(惯)指生活比较拮据,收入多少,花掉多少,没有节余。

【第76句】:【死蛟龙,不如活老鼠】(谚)蛟龙:传说中能兴风作浪的神异动物。蛟龙只要一死,就连一只活着的老鼠都不如。指世间的一切贵在新生有活力。也专指文艺作品贵在活泼有生气。

【第77句】:老师要求我们做一件作品上交到学校的展览室,同学们正为此事而发愁。班长站了起来,充满信心地说:“人多出韩信,智多出孔明。咱们大家在一起合计合计,一定会做出好作品来。”(广东-龙门)

【第78句】:【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】下多大功夫,就会获得多大成果。 海外赵淑侠《当我们年轻时》:“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,努力一 定比不努力好。”

【第79句】:跳远比赛——寸土必争

【第80句】:清晨,我被爸爸叫醒了。我揉着蒙咙的睡眼,问道:“起这么早,干啥?”爸爸笑着说:“去跑步,呼吸新鲜空气啊!墙坚靠地基,身强靠锻炼。你身体差,要多锻炼才成。快起来吧!”(广东·龙门)

【第81句】:【高鸟尽,良弓藏】(谚)指高飞的鸟射尽,良弓就收藏起来不用了。 比喻功臣良将出生入死打天下,及至政权稳固,最高统治者便会排斥残杀他们。 也作高鸟尽,良弓藏;敌国破,谋臣亡。 高鸟尽,良弓藏;狡兔死,走狗烹;敌国破,谋臣亡。

【第82句】:接生婆摆手——不接了

【第83句】:【和尚打伞——无发无天】(歇)发:头发,谐“法”。天:天空,转指天理、常理。和尚不留发,打起伞来又遮住了天。指目无法纪,肆无忌惮地做坏事。常含责骂意。 也作“和尚撑伞——无发无天”。

【第84句】:【 不是好吃的果子】有硬壳的果子,须敲开,谓不是好欺侮 的人。马烽西戎《吕梁英雄传》:“老子不是好吃的果子,你 别在老虎嘴上拔胡子来。”

【第85句】:【水果生熟看在皮】释义:比喻从外表就能看出事物如何。例句:古谚语说:“水果生熟看在皮。”金夫人仔细瞧了半晌,更觉得内里有名堂。

【第86句】:【大六月里晒日头——念他啥晴】(歇)晴:谐“情”。指不念他什么情分。

【第87句】:【挑得篮里便是菜】见“搭在篮里便是菜,捉在篮里便是蟹”。

【第88句】:给灶王爷烧香——多说吉利话

【第89句】:【牛打江山马坐殿】(惯)比喻奋斗得来的胜利果实被别人享受。

【第90句】:大雪天走路——步一个脚印

【第91句】:为踢毽子的事,我和小丰闹了起来。妈妈在一旁说:“鸡子尿湿柴火那点事,用得着吵吗?”(河南·邓县)

【第92句】:【寡人】古代皇帝自称寡人,这是怎么回事呢?“寡人”就是“寡德之人”的意思,是古代君王的一种谦称,意思是说自己无能无德,有负臣民的重托。应该是一种美好的愿望,是一种谦虚的姿态。但实际上明君不多,暴君、昏君却不少,同称“寡人”。作为皇帝专称的“寡人”,有一个发展过程。先秦时期,可以自称寡人的人很多《礼记·曲礼下》记载:“诸侯见天子,日‘臣某侯某。’其与民言,自称日‘寡人’。”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中,赵王问蔺相如:“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,可予不?”除此之外,士大夫也有自称寡人的。《世说新语》中:“君辈勿为尔,将受困寡人女婿。”到了唐代,寡人成了皇帝自称,其他身份的人都不能自称寡人了。

【第93句】:【三步一岗,五步一哨】岗哨众多。成语:戒备森严。刘绍 棠《渔火》:“八里桥南北,二十九军的士兵持枪荷刀,三步一 岗,五步一哨。”

【第94句】:【 一个烂桃坏一筐】个别连累整体。陈登科《风雷》:“一个 烂桃坏一筐。凡是自己不找门路,光要救济的,光想贷款 的,一个不贷,也不发救济粮。”

【第95句】:老鹰拉小鸡——捧上天了;一提就走

【第96句】:酒糟鼻子不喝酒——枉担其名

【第97句】:三天没饭吃——肚里没货

【第98句】:【 好借好还,再借不难】借东西要守信用。明代《西游记》: “老孙可是那当面骗物之人?这叫做好借好还,再借不难。”

【第99句】:【姜桂之性,到老愈辣】(谚)姜桂:生姜和肉桂。指生姜和肉桂越老越辛辣。借指老年人阅历广,经验丰富,待人处世越发精明老练。 也作“姜是老的辣,醋是陈的酸”。

170697
领取福利

微信扫码领取福利

微信扫码分享